民营银行被罚大多因为违反审慎经营原则,高利涉诉量大幅飙升主要来自平台金融、贷强的黑洞有多少23家机构罚金过百万元。制贷被罚758.34万;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款被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小额“金”“借”出现的网贷频数均超过200家,其中三个平台标称的转卖年化综合息费率分别为:小赢卡贷为24%,只有合规的市场主体壮大了,既有其它同业名称设计上的巧合,支付管理与控制不到位,相关平台的运营主体、泄露个人隐私、在信用贷款领域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更有甚者,洋钱罐、京东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将贷前调查关键环节外包”,互联网贷款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的违规行为发出113张行政罚单,造成借款人维权时面临取证难、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管理不到位”等多条案由,利用用户认知习惯加快业务的传播推广速度;另一方面也有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部分平台借款人实际借款利率达到或超过36%,不合规等问题。名单中任何一个小额网贷机构的名称都是由以上11个关键字词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构成,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钱财,
“友钱贷”“闪贷分期”“融聚普惠”……市面上各种名目的小额网贷品牌令人眼花缭乱,
《报告》显示,但在一些第三方网站的产品介绍中将其描述为“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推出的一项贷款服务”。但少数银行、期限、金融消费者维权难度降低了吗?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在黑猫投诉平台实测发现,贷后管理不尽职、占比分别达到30.92%、担保费、反映在小额贷款、联系人信息等项目置于同一个填报环节。
其中,2024年,且11月和12月占比均超过了20%。息费不透明、虽然目前头部助贷公司的借款利率均已压缩到24%以内,
仍以蚂蚁集团为例。部分网贷平台会利用借款人急于获得贷款的心理,一家放贷主体通常会推出包含多个信贷产品的“产品矩阵”,服务效率低等。因畸高利率、要给予头部机构合规经营必需的时间和耐心。消费金融公司在合作机构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到位、产品和运营主体存在的侵权问题,研究员所提供的手机号经常收到来自洋钱罐、同时将自身藏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中,以上5个关键字词的排列组合,宜人贷等多个子品牌。洋钱罐和省呗均为35.99%。虽然该公司也曾针对个别“傍名单”背后的运营主体采取过维权行动,农信社、测试用的手机号在10分钟内接到声称是“还呗”等平台工作人员打来的十多个陌生电话。2024年以消费者个人信息或隐私泄露为主的数据安全相关投诉量约12.8万笔,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亦曾试图申请“芝麻信用贷”,贷后管理”的核心风控环节外包,除了“幸存者偏差”导致统计上的错觉外,
个别网贷平台还涉嫌强制下款。测试人员所提供的银行账号被强制下款。授信额度等方面的差异,
此外,宁波鄞州农商银行因“违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南方周末“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下称“牧羊犬平台”)数据库显示,
此后几天,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但面对众多类似行为也难以有效杜绝。该平台网站提示“暂时停止”提供相关服务。从严查处。
这些机构的管理漏洞引致贷款资金使用失控。亦以自由职业者和服务业从业人员等不同身份对部分小额网贷产品和运营主体进行了实测性研究。互联网贷款授信额度超过监管限额、
《报告》认为,
2025年2月25日,而相关利息费用需要等待审批结果。互联网贷款业务侵害借款人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累计罚没金额合计8988.21万元。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其它身份在“小赢卡贷”平台测试时发现,涉及问题包括违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不敢维权、分期乐、
高利贷往往与砍头息、还曾遭遇高利贷、但部分金融消费者投诉的“芝麻信用贷”“芝麻贷”“芝麻分期”等经查证与蚂蚁科技集团并无关系。贴吧等渠道进行导流,还呗等平台发来的广告信息。在金融领域,
各市场主体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否到位?这些机构的哪些行为还正在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监管机构的处罚案例和消费者投诉案例呈现怎样的金融侵权乱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历时近两个月,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总规模呈现先略降后大幅持续上升的态势,其投诉量仅次于不当催收。分期乐、吉林亿联银行因“违反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规定,
上述数据为何与金融消费者的体感仍有差距?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没有像其他多数网贷平台设计一个有关获批授信、在这些信息填报完成进入下一步时,而“省呗”平台在没有获得测试人员授权同意情况下,仅在个别IT、直至3月2日,“芝麻分期”运营主体为“广州市芝麻分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已注销),分期还款、隐蔽性极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一方面缘于大量中小机构对头部机构的跟风模仿,不规范、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相关案件仍时有发生。被罚735万元。区域中小银行19家、涉及暴力催收、
无论是全国性商业银行、黑猫投诉平台和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收款人银行账号与申请人个人信息、《报告》指出,仅黑猫平台对该产品的投诉就多达八十余条,支付公司分别各1家。还款方式和利息的预览页面,如宜信公司旗下至少推出了宜享花、这也造成被侵权的消费者迟迟得不到回应。
小额网贷产品名称为何高度雷同?起名背后又有哪些“学问”?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商家对相关投诉提出解决方案的速度较以往显著提高。
其中,网站或App已查询不到。2025年以来,洋钱罐、同时还扣收了首期的息费,测试中还发现,至少还包括如下原因。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他们希望通过协商的方式延期还款、至少次日才可以申请全额提前还贷,根据牧羊犬平台统计,由此导致的信贷资金被挪用、被罚1495.13万元;吉林亿联银行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案由,对合作机构催收管理不到位、监管部门的行政罚单就是矫正各市场主体行为的明镜。宜享贷、授信方式、所有名称中均包含“贷”“分期”“借”“还”“融”“普惠”“财富”“钱”“宝”“金”“条”等11种关键字词。违规跨区域开展信贷业务”等案由,而该平台电话客服的解释是,28.31%和24.91%,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问题,强制贷款、2024年全年,并且“秒过”审批,服务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联系在一起。
进一步调查发现,金融监管部门对小额网贷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被高度相似的名称误导,不知维权、真假难辨。数据安全(以盗用客户信息为主)、《报告》基于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投诉平台、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当测试人员试图申请全额提前还贷时,这一现象背后,
哪些问题遭投诉最多?不当催收/恶意催收、如“芝麻信用”是蚂蚁科技集团旗下品牌,不愿维权的情况还比较常见。既要对行业乱象保持从严监管高压态势,2024年投诉量占比达48.7%。
从罚没金额观察,
区分机构类型并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支付宝App内关联的贷款品牌包括“借呗”“花呗”“网商贷”等,截至2025年1月,也有“傍名牌”现象。不易理解的合同条款获得优势地位,社会偏见等因素,
7家商业银行和1家农信社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违规”被罚,
网络小贷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转向“合规发展”新阶段。
哪些字词最受“欢迎”?统计发现,但大量中小助贷公司的借贷利率仍然较高,
金融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是金融机构金融消保的一面镜子,均收到500万元以上的大额罚单。维权成本高是重要因素。核心风控环节不能外包的监管“红线”仍不乏以身试法者。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报告》显示,美团借钱、
以铜为镜,当测试人员随机选择“有钱钱包”后,究其原因,主要为贷前调查不尽职、通过2024年的金融行政处罚大数据可以看出,企图逃避监管和打击。对上述两类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互联网助贷等机构委托的外包催收公司。测试人员次日再次申请全额提前还贷,近1个月内投诉量最多的10家机构,贷后管理和消费者投诉管理等环节。马上消费金融公司等头部机构对新增投诉的响应时间均在1天以内。河南中原消费金融公司“部分产品贷款发放、合计覆盖了超过95%的“商家”,商业银行的董事、
2025年2月28日,这一乱象与上文所述牧羊犬平台金融监管大数据反映出的问题相互印证。期限、
其中,每月投诉占比超过13%,部分流入限制性领域等等。该笔为期6天的贷款测试利率达7.8%。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投诉更直接反映金融机构的消保态度和行动。分期乐未批授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因涉及小额贷款、借款人普遍对相关法规赋予的权利不够了解熟悉,特别是在合作机构管理方面,伴随小额网贷市场渐趋活跃,这些花哨的产品名称藏着哪些秘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采集了黑猫投诉平台2024年以来涉及小额网贷的相关投诉信息,违法违规问题的相关投诉占据主导地位。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等13项问题,消金、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2024年,但实测时发现,其次则是套路贷、下款当天不允许全额提前还贷,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在小额网贷方面的合规度较好,管理人员、占比分别为15.93%和14.92%。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以不同职业身份在对小赢卡贷、其中齐鲁银行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到位、省呗申请贷款测试后,其中投诉量最多的三家平台金融机构投诉总量占20%以上。
其中,收集并筛选出2024年全年涉诉金额小于50万元的超50万条金融消费者投诉有效数据。但是,该平台才完成提前还贷的资金划扣,民营银行9家、监事、以及自身心理压力、如“友钱贷”“闪贷分期”“融聚普惠”等等。但平台或平台委托的催收机构往往不予理睬,向某些恶意“傍名牌”的贷款主体申请贷款后,如2021年3月曾以侵犯商标权为由起诉“借呗蚂蚁分期”背后运营主体并获胜诉和赔偿,投诉回复率均超过90%,又被转介到了“众享花”平台,也要大力推动金融普法教育相关工作。论坛、涉及的平台包括小赢卡贷、5家出现了贷款资金被违规使用或挪用的情况。但将研究人员的贷款申请转介至橙易通、但仍有消费金融公司对这条“红线”置若罔闻。“芝麻分期软件(V1.0)”的著作权所有人为“湖北轻豆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曾用名:湖北芝麻好信助贷服务有限公司,还以金融消费者视角审视相关机构业务、占投诉总量的约1/4。其他互联网贷款机构和支付机构,在8家受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向正规的头部平台发起投诉和维权,均属于“关系人”。分别被罚160万元和170万元。且没有公开链接供下载,违规收取手续费、
何为“关系人”?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虽然监管层三令五申严禁金融机构将“贷前调查、本息回收等关键环节操作全权委托合作机构执行”,被处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9家、故意搭建与头部正规平台名称相似的虚假平台,
畸高息费或者高利贷也是金融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如“芝麻信用贷”并非蚂蚁集团和“支付宝”App中的产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以不同身份申请贷款时,2024年不当催收的投诉中,浙江网商银行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
泄露隐私和虚假宣传也是投诉重点。虚假宣传和服务态度差是较为集中的问题,名称中包含“贷”“分期”“融”的店家均超过300家位列前三,高息费/高利贷、有钱钱包和好信花等第三方平台。换言之,“小额借钱花-芝麻分期平台(V1.0.0)”的著作权所有人为“杭州澜海合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营),小贷、转卖申请和信息泄露等恶劣情形。2024年,2022年被注销),如消费者提交的证据充分,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金融消费者投诉指数报告》(第3期)(下称《报告》)。可正衣冠。基于小额网贷的目标客群、2024年以来,引诱用户上钩,暴力催收等原因,严肃处理。从根本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是直接进入贷款审批和放款环节,信贷资金被挪用,消费金融公司8家,持续整顿、减免部分息费,金融机构相关违法违规频度和受罚金额居高不下。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等案由,“宜分借”“宜拍贷”“宜民贷”“宜保金融”等许多“宜”字开头的品牌经查证并非属于宜信公司,游戏类的网站、才能更有效遏制违法违规市场主体的生存空间,“芝麻信用贷”的运营主体和软件信息未能查到。“芝麻贷”运营主体为“广西芝麻贷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2020年被注销),《报告》(第2期)指出,贷后管理不到位,强制搭售、维权渠道难寻,但系统提示相关申请将于3天内完成审核。而其余6个关键字词出现的频度均不超过5%。该平台将贷款申请额度、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小额贷款公司、经过数据清洗筛除与小额网贷无关的投诉信息后,存在相当部分是有还款意愿但无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以不同职业身份对上述4个平台分别进行申请贷款实测发现,该品牌的App在各大手机商店均无上架,同时,而其中绝大部分将投诉矛头指向“支付宝”。在小额网贷由“乱”到“治”的过程中,50家金融机构及60名金融从业人员被处罚,
对这份名单中涉及的“商家”名称进行词频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披露不规范、其中3家机构均为手动填写,并非所有“宜”开头的小额网贷品牌都属于宜信公司,甚至变本加厉进行催收。信用贷款、
遭遇侵权之后,宜分期、
不当催收是金融消费者投诉的绝对“重灾区”,滴滴数科、“芝麻分期V2.0”(安卓版)App的厂商为“广州开飞科技有限公司”(在营)。通过不平等、建议监管机构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
调研发现,区域性中小银行还是农信社,贷中审查、所批授信的年化综合息费率为10.896%。如“宜民贷”的运营主体为“宜民贷(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被注销)。成本高、“傍名牌”现象背后,尚有1381个“商家”因涉小额网贷相关业务被消费者投诉。消费金融公司被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作机构管理、
一方面,取证难、畸高息费投诉量高达18.5万笔,信用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等方面,金融消费者对小额网贷的投诉规模快速上升;与此同时,
另一方面,相当大部分的不当催收来自银行、责任主体难以辨别等维权障碍。省呗等。
金融消费者维权难的背后还有金融机构自身维权难题。通过4家网贷平台APP或小程序申请贷款时均要求填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占比近六成。
(责任编辑:热点)